
近来的北京,气温稍有回落,但还是叫人焦躁难耐。
慈爱嘉的客户,平均年龄80+,比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年长50多岁。由于身体和疫情原因,很多客户长期无法外出,会表现得像离开父母的小孩一样焦躁。
没有人不会渴望与更广阔世界的交流。
这是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医护人员的考验,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照顾和亲人的关爱,叔叔阿姨们将在尊严和精神上和整个世界彻底诀别。
01.
金老九十了,口齿清晰,思路雄辩。
康复师小王上门时,金老还在看iPad:
“王医生,美国这个新闻你知道不,Black Lives Matter。”
这句英文,说得非常地道,正在做准备的小王愣了一下。
金老抛出这一句,看似云淡风轻,实际上是在试探小王的知识储备。
iPad的屏幕上,字体虽有放大,但放大的比例并不明显。
金老什么都知道,金老不服老。
“听说过,但不太了解。”小王顺着金老往下聊。
老人果然来了精神。
“半个多月前啊,美国的明尼苏达州,有个警察,跪在黑人脖子上,把对方压死了。我们当年去美国演出,在威斯康星州,离他们那儿就不远,当时也有黑人……”
说到兴头,金老想要站起来。
小王连忙扶住,
“金爷爷,咱们该做耳针了,您别急,等会专门让你活动。”
“王医生,你先去隔壁等我一会儿。”
小王礼貌地回避了,他知道老人前列腺增生,尿频尿急,但一般的老人,到了90岁,已经不会介意在医护人员面前大小便。
金老坚持外人回避。
这是比有没有面子更要紧的问题,这是老人坚守人类尊严最后的努力,即使身体机能已经跟不上了,但便溺之事,毕竟不雅。
02.
一般的老人,到了90岁,早就养成了对科技过敏的体质,看不惯新事物,碰不得新手机。
但是金老新闻照刷,淘宝照逛。客厅的小米电视,就是他淘宝的收获。
金老告诉小王,他的独生子定居美国,本想着今年初回一趟家,赶上新冠疫情,所有计划都泡汤了。老人想到这就叹气,不得不天天和远在美国的孙子孙女通过小屏幕,视频聊天。
“不会用这个,是不行的。”金老指指手机。
金老家里请了一位甘肃来的保姆。保姆说话有些口音,平时跟金老和小王交流不多,也没法教他怎么用手机和ipad。这方面金老都是自学成才。
03.
小王拿出医药箱,准备给金老做艾灸和耳穴治疗。
“金爷爷,我这是在艇角、肾、输尿管、三焦这些穴位敷磁珠,能改善尿急尿频,您想尿就说一声。”
“好。”
金老耳朵比较背,小王趁着扎耳穴的间隙,会和他聊几句。刚开始,金老只会谈自己的病史、住过的医院,仿佛在背课文。
后来逐渐聊到教育背景和职业。他曾经是著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,满世界演出,护照用了好几本,即便如此,以前只要在家,每天都会给夫人拉上一段,从来不重样,说到这里,金老顿了一下,然后沉默了。
第一次入户的时候,小王就注意到,金老家满墙挂着照片,上面都是他和老伴的合影。有几张金奶奶身着旗袍,颇有风韵;金老则一身西服,意气风发。
但小王从来没有见过金奶奶。
“您现在还想拉吗?”耳穴扎到一半,小王问。
“……不拉了。指法都记得,身体不行了。”
“我是说大小便……”
“不想,不想,你继续。”
“我刚才扎的是利尿的穴位,您要是想尿或者想拉就跟我说。等咱们恢复了运动能力,再去美国看您儿子和孙子孙女,好不好?”
“好。”金老说,
“我可是关不住的。”
“那你还会想拉吗?”
“不想。你来之前刚解过手。”
“金爷爷,我是说小提琴。”
老人顿了顿,“嗯”了一声,陷入沉思。
他的眼神,像当年第一次拿起小提琴一样闪着光。